1.江西省气候保护和利用条例

2.气候的利用_气候开发与利用

3.我们能够利用的自然有哪些?

4.气候的影响

5.四川省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

6.人类对气候利用的例子

人类利用气候包括什么两个方面_人类利用气候资源包括

人类生存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气候、土壤、水源、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自然要素的组合。人类依赖自然环境的和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食物、水源和气候调节等。技术环境包括各种科学发现、创新和技术应用,如信息技术、医疗技术和工业技术等。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等。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涉及到的分配、生产和消费活动,包括货币、市场、贸易、就业等。它影响到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机会。技术环境指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多维度的发展方向:

1、生存和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很多不同的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2、可持续发展环境。

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指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它涉及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建设是为了确保现代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

3、各个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基础。关注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各个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也需要人们共同努力,通过、组织和个人的行动,推动环境保护、教育、卫生保健、安全等领域的进步,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江西省气候保护和利用条例

光、热、水、土,经济属性是能够为人类所用,利用过程中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自然属性,来自于自然界,不是人为创造的。气候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气候是一种变化中的,有较大的变率。为此,在开发利用时要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减少灾害的发生。

目前,利用气候最为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

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的气候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气候,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广泛用的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等农业生产措施,以及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气候,挖掘农业气候潜力,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上提到的间作、套种、塑料大棚等,我们身边就能看到,易理解,但是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这两个概念较陌生。可以简单进行介绍。这两种农业的生产,都是合理利用气候,挖掘农业气候潜力,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古代时人们习惯找风水宝地居住,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地,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盖房子时常说:“有钱不住东、南房”。这种说法的理由在哪儿呢?这就是我们第二大问题“气候与建筑”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光照、温度、风等)有利的一面,避开或减小不利的一面。

不同走向的楼宇,其两侧窗户的朝向不同,光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这是因为街道方位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取的布局原则: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的工厂拼命的把烟囱修建很长很高呢?

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可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又有输送扩散作用。一些国家和地区想把污染转嫁给落后地区。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

城市规划时,应考虑季风问题,向大气排放有污染物质的工业企业其布局应避开冬、夏季的季风对吹风向。这就是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

城市规划时,一定要考虑风向。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更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达标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公路、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潮湿和低洼处易出现雾,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幕,因此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气候的开发利用如下:

农业——光、热、降水、(风)等

能源——太阳能、风等

建筑——光、环境保护等 日照与街道方向 ——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航空机场的选址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气候的利用_气候开发与利用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气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候保护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候,是指能为人类活动提供可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的总称,包括太阳能、风能、热量、降水、云水和大气成分等。第三条 气候的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趋利避害的原则,预防、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气候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立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气候保护和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并对气候探测、调查、评估和保护等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入和事业经费予以保障。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气候探测、调查、评估、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以及气候保护和利用的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参与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土、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旅游、公安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气候保护和利用的相关工作。

涉及跨区域的气候保护和利用工作,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协调。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及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开展气候保护和利用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气候保护和利用的意识。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气候。

县级以上人民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气候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七条 气象台站和其他依法从事气候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开展气候探测活动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使用审查合格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和检定合格的气象计量器具。

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发布气候探测资料,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第八条 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开展临时气候探测的,探测开展后三个月内应当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第九条 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开展气候探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程序报请批准,并在批准范围内探测。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经批准的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提供气候探测场所和气候资料。第十条 气候探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从事气候探测活动的气象台站、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候探测资料,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出具汇交凭证。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候探测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候探测资料。第十一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建立和完善气候数据库,对气候探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和完善气候公共信息平台和共享目录,并与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省的气候探测情况,定期向社会发布包括本省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状况、主要气候、气候影响评价等内容的气候状况公报。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旅游、公安等主管部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气候分布、变化及利用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报本级人民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省人民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旅游、公安等主管部门根据气候调查结果,对本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的拥有状况、分布和可利用程度、气候灾害的类型和出现机率、气候功能、价值以及气候承载力等内容作出评估,编制全省气候区划并予以公布。

我们能够利用的自然有哪些?

近日,黑龙江省宣布,将于8月1日正式施实《黑龙江省气候探测和保护条例》。这虽然只是个地方性的法规,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只因条例规定,“气候国有”。且不论国有不国有,仅什么是气候,开发气候有什么好处,恐怕也会让人因这个条例开始关心一下了。

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一种可利用的再生,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与风能等。它是一种宝贵的自然,可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气候的形成不等同于气候的形成,气候只是气候的来源与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气象组织就开始将气候看作是气候系统的产物。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大陆、冰雪圈与生物圈等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同样的气候可能有着很大的利用效益,也可能转变成为灾害。

我国气候区划

我国气候丰富,南北气候差异大,是当前发展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的理想自然。合理开发利用气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我国的气候区划是气候分布的地理表现,参照我国各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可以划分成五个大区和十一个小区。

第一大区是华北,其东区是平原,西区为黄土高原,水分不足的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第二大区是东北,其北区水分较丰富,而南区水分不足;第三区为长江中下游与华南,这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第四区为西南区,其西区即青藏高原东部,地广人稀,东区有充足的热量;第五区,即干旱、半干旱地区,辐射丰富,热量也很好,降水不足是主要缺点。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气候

气候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防御气候灾害。

利用气候发展特色农业气候中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决定着区域种植制度及作物结构。由于我国气候分布不均,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及规划时,必须尊重气候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产量和优良品质。在合理、充分利用气候的基础上,挖掘农业气候潜力,加大区域光照、热量、水分等的开发利用率,结合气候的开发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及旅游农业,建立有气候特色的地方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光照与街道方位,联系当地实际,比较街道方位不同的日照条件。城市建筑则应考虑其建筑间距,以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海陆空交通运输方面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应尽量避开气候灾害,如暴雨、泥石流、大风等和冻土、积雪等问题。航空港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且距离城市较远、地势较高。

气候的开发利用也是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气候本身的特点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是旅游的重要目标。因此充分评价和开发气候,是开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更加剧烈。合理开发利用气候,把其应用于农业、交通、建筑、旅游等对气候较为敏感的领域。增强全社会的气候意识,拓宽气候利用领域,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努力实现、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刊综合)

气候的影响

主要有生物、农业、森林、国土、矿产、海洋、气候气象、水等。

1)环境,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这类比较稳定,但利用而明显减少。如能合理开发展,精心保护,就能水续为人类利用。

2)生物,如动物、森林、草场等。这类人类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本身的生产繁殖再生产出来,如能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也能为人类水续利用。

3)土地,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矿产,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之后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四川省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

人类赖以生存基本条件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气候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气候与其它自然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生产、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气候对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既可获得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可预防气候灾害。适宜的气候是宝贵的,光、热、水、风可无偿提供给任何人。但是,气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的概念现在已开始改变,河流的污染使淡水的价值降低,气候变迁改变了的恒定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能源、交通、建筑、经济、商业、健康和生活已成为对气候最敏感的领域,研究这些领域与气候的关系,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能源主要指由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风能以及直接可利用的太阳能。社会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高消耗基础之上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是本世纪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有关部门预测,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的环境和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节约、控制使用化石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气候与农业

①气候中的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是农业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而光、热、水、空气等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各地区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获取最大效益。

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要合理和充分地利用气候,挖掘农业气候潜力,不断提高对光照、热量、水等气候的开发利用率。如广泛用间作、套种,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气候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包括温度和降水月年平均值、太阳辐射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这些气候要素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布局结构、发展前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分布等。

气候与旅游

旅游业是投资巨大、收入丰厚的新兴产业,其目的是给人提供特殊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旅游业离不开气候,气候是旅游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首先是气候现象本身的美。如,冬日雪景是最壮丽的自然景色,夏日雷电则是最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秋高气爽使人心情平静,春暖花开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其次,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是旅游的重要目标。甚至沙漠景观也能使潮湿地带的居民感到新奇不已。香山红叶,洛阳牡丹更是驰名全国。最后,旅游是一项人类活动,一般需要宜人的气候条件。我国春光明媚的春季与天高气爽的秋季,是旅游最好的气候条件。春游、秋游也在我国比较盛行,人们度往往也选在这两个季节。旅游有大量户外活动,是人类接近大自然的良好时机,因此,也是气候十分敏感的一个行业。充分评价与开发气候,无疑也是开展旅游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气候与建筑

①日照与街道方位。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光照与街道方位的原因。建议联系当地实际,比较街道方位不同的日照条件,选出最佳街道方位,再用理论指导实际生活。

②风向与城市规划。风向决定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

气候与交通

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应尽量避开气候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公路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沿线的暴雨及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梁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当地暴雨强度。机场应布局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气候与健康

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引起疾病。其中有些是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为了满足广大居民防病治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中暑指数、心脑血管病、胃肠道传染病,以及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等医学气象预报。当然恰当利用气候条件也能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气候疗养,如沙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防病治病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天气预报中诸如穿衣指数、登山指数等内容,对人们合理利用气候,防病健身起到了指导作用。人类也是喜光动物,我们经常晒太阳和我们的居室内有较好的日照,不仅可以杀灭病菌,减少疾病,还可以帮助对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体质。

气候与体育

人们合理地利用气候开展体育运动,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更要考虑气候条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体育气象专家研究总结了各种气候要素对20种体育运动比赛的影响,以风、气温、降水、雾和气压等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成绩影响最大,因而东道主有义务向所有参赛者提供比赛地点的气候背景资料,并在运动会进行当中及时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人类对气候利用的例子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气候,是指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光照、热量、云水、大气成分和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开发利用的大气。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协调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候综合调查、区划,组织开展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布气候预测和气候公报。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

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应当建立联合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第六条 鼓励、支持开展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第七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气候综合调查结果进行气候评价,编制气候区划。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气候区划,编制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编制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征求社会有关方面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根据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加强气候探测基础设施和气候探测站网建设。第十条 从事气候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开展气候探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使用的气候探测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所获得的资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汇交。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应当依照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组织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工作。第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风能丰富地区优先开发利用风能。第十三条 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供热、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热水工程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利用太阳能技术以及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负责空中云水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机构、作业站(点)。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适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防雹等作业。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取措施,推广集雨新技术,鼓励单位和个人建设集雨工程。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气候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支持,促进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农业等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设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合理开发利用热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在农业产业布局与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当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评估和区划成果。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和气候状况,组织做好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灾害防御等工作,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工作。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气候。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进行气候监测、评价工作,定期分析气候状况,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依法发布气候状况公报。第二十条 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下列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一)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

(二)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三)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

(四)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五)其他依法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论证机构、论证程序、论证内容及评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气象机构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后,应当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单位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将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和书面评审意见一并报送审批部门。

在全球越来越来越缺乏的情况下,石油、煤等不可再生也慢慢减少,不过人类在对气候利用早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譬如利用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发电或者其它用途,这些可再生为人类创造了不可估计的价值。下面简单说下人类对气候利用的例子: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t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