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气候变化的规律

2.G7讨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海洋”时,为何特朗普没有出席?

3.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五大焦点

4.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你期望增进哪些方面知识?

5.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背景

气候变化有哪些期望和要求英语_气候变化有哪些期望和要求

对于某些人来说,春天并不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相反,春季却是抑郁症和自杀等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一、气候变化

春季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对某些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冬季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经常呆在室内,春季来临后,气温逐渐升高,阳光也变得更加充足,这让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变化,但有些人却无法适应气候的变化,会产生不适应的情绪,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二、春困症

春困症是指在春天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状,这也是春季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春困症的发生可能与春季气候变化有关,也可能与人体内部的生物钟调整不到位有关。不少人因春困症影响睡眠质量,加重了抑郁症状。

三、学校开学

春季是学校的开学季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开学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焦虑。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课程和同学关系等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四、经济压力

春季也是许多人面临经济压力的时候。春节后,许多人需要支付房租、还、购物等等开销,这些支出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和焦虑,导致情绪低落。

五、社交压力

春季也是一些社交场合比较多的时候,如婚礼、毕业典礼等。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场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不适应感,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

六、缺乏阳光和户外活动

春季,天气变暖,阳光明媚,人们开始更加喜欢户外活动,但是在某些地区,春季依然存在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难以得到足够的阳光。

缺乏阳光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此外,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许多人经常呆在室内,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低落。

七、过度期望

春季是一个新的开始,很多人会有新的期望和。然而,如果这些期望和过于高涨,却无法达到,会让人们感到失落和挫败,进而导致情绪低落。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春季抑郁症和自杀等心理问题的高发。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取以下措施: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锻炼和饮食习惯。

2在气候变化期间,适当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尝试接受外界变化。

3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可以加强交流,减轻压力和焦虑。

4在经济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尝试合理规划预算,控制支出,避免过度消费。

5在社交场合中,可以积极主动地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尽可能地多接触阳光和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7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外界变化,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总之,春季心理问题的高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很多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取积极的措施,适应外界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上海气候变化的规律

关于气象和天象的谚语如下: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拓展知识:

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自然现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

国家对气象保障的要求更为紧迫、期望也越来越高,因而,通过有效的努力减轻防灾减灾的压力极为迫切。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和重发的严峻形势,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纲要》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明确阐述。

今后气象部门还将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强化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包括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布局,开展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气象服务,推进气候开发利用,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对生态建设的服务保障能力等。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如云、雾、雨、雪、冰雹、雷电、台风、寒潮等都是人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它的研究范围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约3000公里,按热力结构分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按电磁特性分层,可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按化学成分分层,可分为均质层或湍流层、非均质层。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

G7讨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海洋”时,为何特朗普没有出席?

球变暖,上海自然也难躲过。“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气象专家介绍,上海度过了1988年以来连续第16个暖冬,且气候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

明天是世界气象日。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我们未来的气候”,市气象局昨天举行了科普报告会。专家指出,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也要持续几个世纪。未来50年到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暖”方向发展 ,增暖的速率还会加快。

今年冬天申城有17天气温跌到零下,比去年多了10天,许多市民由此猜测暖冬从此告别申城。但据上海气候中心专家徐家良介绍,是否暖冬主要看当年冬季12月、1月和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否超出了过去30年的气温平均值,并且每过10年,30年的气温平均值就要更新一次。今年上海冬季平均气温为6.6摄氏度,虽比去年冬天的7.9摄氏度低,不过比起11年~2000年的冬季平均值还是高出了1.1摄氏度。温增多、梅雨少雨、冬天不冷……日益明显的气候异常究竟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有关?从2月12日召开的上海区域气候变化轨道工作建设研讨会获悉: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专家小组正在对华东地区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尽快解开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等种种“迷雾”。

中国气象局专家陈葆德博士指出,整个华东地区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梅雨这个初夏季节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近几年持续时间短,3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频频出现,今后,“梅雨”定义可能将重新制定。

在区域变化研究中,台风也是一个重点。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雷小途博士介绍,目前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台风强度越来越强。虽然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正面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但不表示未来没有。有关专家正着手制定一份未来20年至3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五大焦点

特朗普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出席。特朗普对于经济发展的形势其实更感兴趣。但是在国际贸易之间,还有一种问题,他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七国)还是有分歧,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在这些问题上,美国和其他六国并不团结。

法国比亚里茨,G7峰会第三日,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会议举行。一向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的特朗普“翘会”了,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约翰逊等***都在场,但特朗普的座位却空着。

不过,特朗普与他已就亚马孙林火以及国际社会应做出的努力一事,有个“很长,又丰富而且完全正面”的讨论。由于在全球变暖和自由贸易等议题上的立场不同,G7成员国之间在年度峰会上寻找共识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次法会可能在结束时无法发表联合公报。2015年年底,联合国195个成员国通过《巴黎协定》,期望能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这次峰会并没有达成实际性的成果,也没有在主要问题上发布意见,每个国家的意见都不相同,主要是时间经济国际贸易和伊朗问题,这两个重大问题上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对于世界气候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朗普并不感兴趣这些话题。

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你期望增进哪些方面知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2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气候变化会议历来以交锋激烈、博弈艰难著称。本次会议亦不例外。

由于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规划、“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等关键问题上分歧犹存,各方代表正投入这场注定艰难的谈判,其中几个焦点谈判方的立场尤为令人关注。

卡塔尔:人均碳排大户举办大会

卡塔尔每年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据测算,如果每个人都以“卡塔尔水平”生活,其所需必须比地球现有多出近5倍。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卡塔尔重要的经济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和收入的70%。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卡塔尔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一些评论人士则表示,对这个人口约170万的海湾国家是否有足够外交能力和政治意愿协调各方立场感到忐忑。

但卡塔尔举办此次大会,恰恰说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这个国家正向世界传递海湾国家日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号。

“卡塔尔处于气候变化的震中地带,这里遍地沙漠,缺乏水源和食物”,多哈气候大会、卡塔尔廉洁和行政监督机构阿卜杜拉·阿提亚说,“一旦其他地区因天气原因造成粮食减产,我们的食品进口将受到直接影响。”

在本次大会期间,卡塔尔将在一系列展会上,重点介绍该国在环境、能源及工业领域取得的可持续发展成就。

美国:“迂回”应对难奏效

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始终回避减排义务。在第一个总统任期曾表示,希望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立法方面有所作为,但最终收效不明显。

连任成功后,重申在不损害美国经济的前提下抑制气候变化。他表示,将与科学家、工程师和官员广泛对话,探讨短期内可取哪些努力减少碳排放。

然而在多哈气候大会开幕当天,不少发展中国家直言,美国不应继续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阻碍者,而应作出积极改变,切实担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

欧盟:虽大张旗鼓仍有负众望

在多哈大会上,欧盟将在12天的会期中安排80多场会晤,议题从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机制到国际和地区间合作,以期彰显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魄力”。

但欧盟在应承担的量化减排目标方面,仍未作出符合国际社会期望的承诺。在本次大会上,欧盟代表再次表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只有当“条件合适时”,才会作出减排30%的承诺。

对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指出,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提出“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总体减排25%到40%”,欧盟提出的上述减排目标显然与此有较大差距。

还有专家指出,一些欧洲国家目前遇到的经济困境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服务领域,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欧盟应该而且能够将其减排目标提高到30%。

澳大利亚:令人欣慰的转变

在减排问题上,澳大利亚属于伞形集团。该集团认为,强制减排不应只是发达国家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也应参与其中。

不过,在多哈大会召开前夕,澳大利亚宣布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该《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减排目标。

多哈大会开幕当天,澳方代表进一步表示,与会各方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视野,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相互合作达成共识,发达国家应尽快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进程,澳方已准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引领角色。

对于立场变化的原因,该国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部长格雷格·康贝特表示,如果不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澳大利亚经济将在2020年面临“严峻震荡”。加入《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将使澳企业更加便利地进入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

中国:尽己所能自主减排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表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着对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的减排努力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表示,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大约5000美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某些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精神。

多哈大会开幕式上,主办方在宣传片中打出“70亿人,1个挑战”的字幕,并表示不管各方分歧多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已不能再犹豫。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背景

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您可以期待增进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气象基础知识: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气结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等。2、农业生产与气象关系:认识到气象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3、作物生长模型:掌握作物生长对温度、光照、水分、风力等气象因素的需求和响应。4、土壤与气象:了解土壤湿度、温度和通气状况如何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并对作物生长产生作用。5、病虫害与气象:学习气象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6、农业气象灾害:识别和理解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水、冻害、风害等,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农业气象服务与应用:掌握如何将气象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决策,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8、气象数据分析方法: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解读气象数据,以支持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9、农业气候评估:评估某一地区的农业气候,了解何种作物适宜在何种气候条件下种植。10、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潜在长期影响。11、农业气象预报与模型:掌握如何利用气象预报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气候条件,并据此制定农业生产。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进以上知识,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同时帮助农业从业者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球首脑会议,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项便是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间谈判委员会达成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简单来说,以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谈论的气候问题,都是以这个公约为基础的,而且该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19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日本东京。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

2001年10月, 第七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摩洛哥马拉喀什。会议通过《马拉喀什协定》。

2005年,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通过《蒙特利尔路线图》。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议通过《巴厘岛路线图》。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寥寥,最后只达成了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2011年,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会议就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达成一致。与会方同意延长5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原议定书于2012年失效),就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达成一致。大会同时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即“德班平台”,在2015年前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2012年,第18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卡塔尔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最终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第二承诺期以8年为期限达成一致。大会还通过了有关长期气候资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德班平台以及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多项决议。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不参加第二承诺期。

按照气候谈判的,巴黎气候大会是继2009年后又一重要时间节点,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巴黎大会也是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

与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上而下“摊牌式”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全球排放量的90%。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骤然减小。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中国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气候变化签署了多项双边声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纠缠谈判进展的诸多分歧。中美之间还总结了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公开争论影响谈判气氛的教训,通过双边对话增加理解,避免在谈判场合相互指责。再者,气候科学认知更深入。联合国在2013—2014年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对全球变暖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性由上次报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以上)调高至“极高”(概率在95%以上)。

最后,主办国和国际社会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训,对谈判的期望值更趋理性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