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成立国际气象日?

2.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的成就

3.分析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4.气象知识竞赛题2011气象知识竞赛题

世界气象组织标志的构图要素_世界气象组织标志

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约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它的质量为1.989×1027吨,约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每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

太阳是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

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

太阳的结构

太阳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层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

从核物理学理论推知,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太阳中心区占整个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

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86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太阳对流层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光球层的厚度约500公里,与约70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我们说太阳表现的平均温度约6000摄氏度,指的就是这一层。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可见散射开,色球便被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色球红艳的姿容。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约2500公里。其温度从里向外增加,与光球顶衔接的部分约4500摄氏度,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则随高度增加而减低。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太阳高层大气经常产生爆发活动,产生耀斑现象。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那么,整个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阳发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学家们设想在地球大气层外放一个测量太阳总辐射能量的仪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能量为8.24焦。这个数值叫太阳常数。如果将太阳常数乘上以日地平均距离作半径的球面面积,这就得到太阳在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这个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黑子

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了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

别看它只是一个亮点,一旦出现,简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发。这一增亮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的爆炸;而一次较大的耀斑爆发,在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现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现在从射电波段直到X射线的辐射通量的突然增强;耀斑所发射的辐射种类繁多,除可见光外,有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有红外线和射电辐射,还有冲击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线。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气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天,德国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德军司令部报务员布鲁克正在繁忙地操纵无线电台,传达命令。突然,耳机里的声音没有了。他检查机器,电台完整无损;拨动旋钮,改变频率,仍然无济于事。结果,前线推动联系,像群龙无首似的陷入一片混乱,战役以失败而告终。布鲁克因此受到军事法庭判处。他仰天呼喊“冤枉!冤枉!” 后来查清,这次无线电中断,“罪魁祸首”是耀斑。布鲁克的死,实在冤枉。他的死,在于人们当时对耀斑还不了解。

光斑(谱斑)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用天文望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这种明暗斑点是由于这里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深暗的斑点叫做“太阳黑子”,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阳表面的边缘“表演”,却很少在太阳表面的中心区露面。因为太阳表面中心区的辐射属于光球层的较深气层,而边缘的光主要来源光球层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阳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层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阳上一种强烈风暴,天文学家把它戏称为“高原风暴”。不过,与乌云翻滚,大雨滂沱,狂风卷地百草折的地面风暴相比,“高原风暴”的性格要温和得多。光斑的亮度只比宁静光球层略强一些,一般只大10%;温度比宁静光球层高300℃。许多光斑与太阳黑子还结下不解之缘,常常环绕在太阳黑子周围“表演”。少部分光斑与太阳黑子无关,活跃在70°高纬区域,面积比较小,光斑平均寿命约为15天,较大的光斑寿命可达三个月。

光斑不仅出现在光球层上,色球层上也有它活动的场所。当它在色球层上“表演”时,活动的位置与在光球层上露面时大致吻合。不过,出现在色球层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谱斑”。实际上,光斑与谱斑是同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它们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这就好比是一幢楼房,光斑住在楼下,谱斑住在楼上。

米粒组织

米粒组织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呈多角形小颗粒形状,得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米粒组织的温度比米粒间区域的温度约高300℃,因此,显得比较明亮易见。虽说它们是小颗粒,实际的直径也有1000公里--2000公里。

明亮的米粒组织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的热气团,不随时间变化且均匀分布,且呈现激烈的起伏运动。米粒组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很快就会变冷,并马上沿着上升热气流之间的空隙处下降;寿命也非常短暂,来去匆匆,从产生到消失,几乎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云消烟散还要快,平均寿命只有几分钟,此外,近年来发现的超米粒组织,其尺度达3万公里左右,寿命约为20小时。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组织消逝的同时,新的米粒组织又在原来位置上很快地出现,这种连续现象就像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沸腾米粥上不断地上下翻腾的热气泡。

太阳活动--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冲浪

冲浪又称“日浪”。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

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辩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针状物

在色球上更普遍存在的是无数针状的称为“针状物”的高温等离子体的小日珥,观察日轮边缘,可看到许多细小而明亮的“火舌”,宛如在日面上簇簇燃烧着的草丛。针状物宽度约800公里,高度4400~9800公里,平均寿命约5分钟。

在色球层中部,针状物数目约25万个;在离日面3000公里处,则减少到9.3万个;在离日面1.5万公里只剩下约200来个。针状物以约25公里每秒的速度从色球层喷出,有的匀速上升,有的跳跃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受太阳引力影响,开始下降。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发现超针状物现象,宽度1.8万公里,高度4.3万公里,都比普通针状物大10来倍。超针状物能上升到3.5万公里的高度,窜到日冕区游荡一阵后,再落回色球层,存在时间长达40分钟

为什么会成立国际气象日?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 世界气象组织的宗旨是:促进设置气象台、站、网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建立气象情报快速交换系统,促进气象观测的标准化;推广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促进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密切合作;鼓励并协调对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

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的成就

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由45个国家的气象局长级别会议,在会议上共同商讨和决定了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的成立,并商定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根据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在1950年2月21日,由伊拉克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的第30天,也就是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了。在1960年6月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第20届会议上,组织决定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期,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且要从1961年开始,在每年中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和设计一个与世界气象有关的主题,进行相关的纪念和庆祝活动。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向人们宣传气象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更好的了解世界气象组织主要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能更好的推动气象学在国民生活中的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功效。

成立气象组织可以对本土的气候环境进行相关的测量和预测工作,这有助于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为人提供有效的早期预警工作,使人们可以提早灾害防范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人类的生活受到自然气候的严重影响,加强气象预测工作,更有利于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重,人们对气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早在1882年和1883年时,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并组织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由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组成正对南北极考察的考察团体,这标志着世界对极地的考察工作已从探险时代正式进入科学考察时代,同时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分析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至2010年正好60年。在这60年里,世界气象组织在5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统一了全球气象观测标准,结束了各国单独观测的局面。大气是无国界的,人类需要统一的全球观测,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正是出于这种科学需求。

其次,该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号召全球进一步增强气象和气候观测能力,其中标志件是1960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经过50年发展,达到15颗业务气象卫星,构成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络,加上各国的雷达观测、地面观测等,把气象观测能力提高到了支持全球实时气象业务的水平。

第三,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以及有关决议,实现了各国基本气象观测数据实时、无限制的全球自由交换,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一项重大贡献。全球任何国家在任何时间完成观测之后,实时进行全球数据交换,任何国家都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的观测数据,同时把本国数据发给别国,使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气象预报中心可以汇集全球数据作出预报。

第四,促进了全球科学和技术的交流,包括气象预报技术、超大规模计算机技术、天气预报模式的发展。从60年前的1日天气预报能力,发展到至今准确率较高的7日甚至更长的预报,基本满足了世界各国对天气预报服务的需求。

第五,推动了气象服务手段的发展。通过电视、报纸以及日趋活跃的网络,民众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相关气象服务。

气象知识竞赛题2011气象知识竞赛题

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现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大洋深处到宇宙空间,人们都可以感觉到国际组织的存在。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国际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几乎是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一。正确认识和探讨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1.国际组织是国际交往的高级形式国际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便开始了国际交往。国际交往最初主要是跨国界的民间交往,而在间交往出现后,间会议、间国际组织这种多边外交形式日益进入国际舞台。间会议在先,间国际组织居后,二者互相补充而非后者取代前者。从现代国际交往的整体来看,民间交往、间交往、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诸种形式同时存在而非此消彼长。其中,间交往与双边外交仍然是国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和主要的形式,相对来说,民间交往与多边外交在国际交往中居次要地位。这四种国际交往形式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构成了国际交往中的基本构架。国际组织则是在多边外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国际交往。与其他国际交往形式相比,国际组织是一种较为稳定、制度化和常设的国际交往形式。国际组织是国际交往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并受影响国际交往发展因素的制约。首先,国际交往发展和程序与范围影响国际组织的形式与类型。如,国际交往中存在民间交往,国际组织中则有非间国际组织;国际交往中存在间交往,国际组织中则有间国际组织;国际交往局限于一定地区,国际组织中则有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交往扩展到全球,则在国际组织中出现了全球性或普遍性国际组织;国际交往活动波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国际组织中则有一般性国际组织;国际交往仅限于某一领域,国际组织中则有专门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交往只要求协调各国的国际行动,国际组织中则有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国际交往要求国际机构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行使某种国家性质的职能(如制定法律,修改法律规则,代表成员国就某些国际问题直接与第三方谈判,制定并实施自动或直接约束成员国国内的自然人或法人的某些决定或法规),国际组织中则有称之为超国家组织的新型国际组织或一体化组织。其次,影响国际交往的因素对国际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如,科学技术革命,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对国际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联合国。科技革命使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从而促使大量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出现。这些专门性国际组织主要有: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讯联盟、国际民航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对国际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增强,在世界一级,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所支撑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开始向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演变。在地区一级,欧洲联盟和发展中国家在亚、非、拉等地区建立的各种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均在日益向改进和强化成员国之间合作的方向发展。现在一些跨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在经济领域,几乎每个主权国家或具有独立对外经济关系权的实体,都与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建立有一定的联系。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中,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及其潜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国际政治格局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组织的发展。在苏美争霸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均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体系。现在,前苏联已解体,多极世界正在形成之中,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以美国为核心的所谓的“世界新秩序”,因而正力图通过改造现行国际组织来实现这一目的。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第三世界国家也通过国际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超级大国抗争,谋求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和平的国际新秩序。这方面的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商品共同基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七十七国集团”、“不结盟会议”等等。诚然,国际组织不仅受国际交往的影响,也反过来对国际交往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促进了国际交流的发展。国际组织发展历史表明,国际交往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形式到多种形式的发展,反映了国家之间联系由相对松散日益向相对密切发展的特征,而国际组织则是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国际交往形式。 2.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无论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或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国际组织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与者。国际组织积极参加国际关系,并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中,联合国、不结盟运动所发挥的作用决非任何单个主权国家所能媲美。在国际经济领域,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是南北对话、改革和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讲坛。欧洲联盟是三足鼎立的国际经济关系格局中最有力的一极。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促进本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从而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地区性经济组织和经济集团,在推动南南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加强了南方国家集体谈判的力量,从而有助于南北对话。自从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以来,国际关系中集团外交和多边外交呈现制度化、组织化趋势。各国或国家集团都借助于一定的国际组织来进行国际交往,协调矛盾、处理纷争、加强合作。现在,在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与经济领域,过去那种一国“单枪匹马”“争斗”的情况逐渐被国家集团“大兵团”“较量”所取代。因此,用“国际组织的世纪”来概括我们这个时代的国际关系特点,毫不过分。但是,与主权国家相比较,国际组织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次要参与者。国际关系归根结蒂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或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主权国家通过国际组织表现出来的国家间关系。国际组织受主权国家的制约,主权国家是第一位的,国际组织居次要地位。主权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及其变化必然会影响国际组织。强国在国际组织中通常居重要地位,政治性国际组织、非政治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普通性国际组织,均概莫能外。在国际组织的组织结构中,居重要地位的行动机关(如理事会之类非全体机构)往往是大国控制的权力核心。这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欧洲联盟执委会等均可找到确凿的证据。这些均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虽然是相当重要的参与者,但是它只是支持和主权国家而非取而代之。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特有的肩负广泛协作责任的社会组织国际社会是由各主权国家组成的。在这个主权林立的社会里,民族国家拥有对内至高无上、对外独立自主的主权。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各主权国家相互平等,不受他国控制,而且没有也不可能有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性公共权力机构,因此与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系统相比,国际社会则是一个多元平行结构系统。在这种国际社会中,不存在国内社会中国家所拥有的最高公共权力来进行社会控制与管理。主权国家体制根本不允许世界的出现。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正常运转,人类必须寻找一个适合国际社会特性的社会组织。这个社会组织必须是:在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平等、共存的前提下,协调各主权国家之间可能相互冲突的利益,促进主权国家之间某些共同的利益;维持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与发展;鼓励并协助主权国家发挥积极作用,限制并约束主权国家对维持整个国际社会利益的消极作用,而不是废除主权国家。这种组织必须是常设的、自愿的和独立的实体。这种社会组织就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就是主权国家根据一定协议建立起来的、介于主权国家之间而非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一种社会组织。它承认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单位,自愿承担协助主权国家的任务。它虽有行使一定职能的常设机构,但是其组织章程明确规定其宗旨、组织结构、活动程序及成员资格等事项。它虽有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议事机关,但这些议事机构大多只能作出建议性的决议。它虽设有常设秘书机构,但秘书机构多限于行使行政、研究和交换情报的职能。国际组织成员资格不是强制性的,加入与否听命于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组织虽然是主权国家根据国际协议建立的,但仍具有自己的独立的法律人格。因此,与其他国际社会的组织相比,国际组织是具有常设性的、自愿性和独立性的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组织,具有维持和平与安全、促进发展、协调矛盾、加强合作等职能。其目的在于维持国际社会这个多元平行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国家间性质的特点,表现为稳定国际社会关系的框架。国际组织是一种国家间权力关系的表示,也是国际社会秩序的基础。从组织形态来考察,它是国际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 4.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主体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国际组织(即间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国际组织可以直接参与国际法律关系,成为国际法律关系的当事者,直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律义务。国际组织是以主权国家为组成单位,为实现共同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多表现为条约)建立的国际实体。在国际关系中,它作为独立的实体,以国际组织的名义进行活动。一般说来,按照各国际组织基本文件的规定,几乎所有国际组织均具有相应的法律能力。为实现其宗旨,在一定范围内,国际组织通常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尤其是具有缔约权和对外交往权。国际组织不仅可以与其成员国缔结条约,而且可以与其他国际组织或非成员国缔结条约;国际组织不仅可能缔结其基本文件明文规定的条约,通常还可以根据国际组织本身工作的需要缔结条约。国际组织不仅可以通过缔结条约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工作,而且可以草拟条约、作出关于批准条约的决议、让有关国家签署与批准条约等方式,间接参加“国际立法”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具有对外交往权,它可以向成员国派遣代表或在有关成员国内设立办事处。国际组织还具有求偿权,享有对其本身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国际组织在其成员国境内,在执行职务的必要范围内,享有特权和豁免。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国际组织只是介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法律组织,它不具有与主权国家相同的法律人格。其法律人格只是其成员国通过条约或其他方式授予的,离开了主权国家的授权,任何国际组织在法律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国际组织是一种派生的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法律人格这种局限性正是国际社会特性的反映。主权国家是积极的、能动的、基本的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则是主权国家通过国际协议创立的国际法主体。其次,在法律形式上,与各主权国家的法律能力呈现出统一性相比,各国际组织的法律能力则呈现出差异性。因为各国际组织的法律能力取决各自基本文件的具体的不同规定。在实践中,甚至个别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没有对其法律能力作出明文规定。因此,除非其成员国事后以其他明示的或者隐含的方式赋予它法律能力,否则该国际组织就不具备法律能力。 对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曾有两种不同的极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组织是一种即将出现的世界的先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组织只不过是主权国家之间赤裸裸的权力角逐的遮羞布,它对于促进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没有任何作用。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配角”,它不能发挥主权国家(“主角”)那样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没有“配角”,“主角”也难以充分施展才干,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这种“配角”与“主角”关系(但不是“主仆”关系)决定了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国际组织为主权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从而能使所有或绝大多数国家从各领域的合作中获得利益各主权国家在彼此交往中既存在共同利益又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单靠一个国家单方面的行动以求得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而通过国际组织则可以达到协调冲突、缓解矛盾、促进合作的目的。国际组织具有一套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又能促进主权国家之间共同利益的制度与方法。主权国家通过以协定形式建立的国际组织来进行国际性的集体协调,能取得依靠单个国家独自干预所不能取得的成就。2.国际组织为动员世界舆论、伸张国际正义、关注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讲坛国际社会不仅存在各国的国家利益、各民族的民族利益,而且存在人类的共同利益,如和平、发展、环境保护、和平开发和利用外空和海底等等。在动员世界舆论重视和关心人类共同利益方面,国际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积极活动、出版和传播有关资料,进行广泛宣传;举行各种国际会议,与世界不同阶层的人士交换意见和磋商,唤取各国人民对人类利益的注意和重视;设立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世界性调查监测体系;呼吁各国人民投身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活动;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官方发展援助。正是在联合国开发系统50年来活动的基础上,国际发展法和国际合作法已作为国际法的新领域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因此,在注重人类共同利益方面,国际组织起了先锋作用。这无疑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3.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国际组织为各国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制度与技巧在发生冲突时,为了遏制冲突的蔓延与扩大,国际组织通过一系列反冲突逐步升级装置可以防止紧张局势日益恶化,从而为有关国家寻求和解和妥协创造条件。在裁军谈判、维护集体安全、制止侵略战争方面,联合国通过了大量决议,唤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从而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促进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方面,联合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一起,协同提供了和平解决地区性、全球性国际争端的机制。但是,如前所述,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只是支持和主权国家,国际争议的最终满意解决,主要取决于主权国家的善意合作。4.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际组织不仅可为各国提供达成有关合作决定的场所,还可以通过其执行机制将这些合作决定付诸实施国际组织不仅是多边合作、集团外交的重要场所,而且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国际合作。如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遣维和部队,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向受灾地区和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等。同时,联合国为各会员国提供交换意见和多边交往的机会与场所。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在促进本地区合作方面的成就格外引人注目。在专门性国际组织中,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在维护世界经济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称颂。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约300 多项国际协定或其他国际性法律文件都是在国际组织直接或间接努力下达成的,其中最著名者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此外,战后非殖民化运动如此迅速地取得几乎全面的成功、对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息息相关。当然,国际组织实际上所起的作用总是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联合国组织。五十年来,联合国不时被指责为不称职。鉴于维持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人类历史已证明,法律与武力都不足以维持和平,只有社会合意(social consensus)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社会合意依赖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均衡发展。为此,联合国系统正在全球各地从事长期的合作事业,其他国际组织也在竭尽全力,以便在国际关系中最终实现理性战胜、理智战胜本能、负责精神战胜侥幸心理。在本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国际社会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除了通过建立协调、合作、规划与决策的国际组织体系来迎接这种挑战并取得胜利外,人类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2011年气象知识竞赛题

1. 什么是道路结冰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预警: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道路结冰橙色预警: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2. 道路结冰,作为学生应如何应对

道路结冰学生应注意:

(1)行人出门当心路滑跌倒,尽量不要外出,特别是尽量少骑自行车。

(2)司机要取防滑措施(如装防滑链),注意路况,慢速安全驾驶,一定要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疏导。

(3)行人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

(4)教育少年儿童不要在有结冰的操场或空地上玩耍。嘱咐老人不要在有结冰的地方散步或锻炼身体。 出门走路小心摔伤 。骑车防滑。

3. 大雾的危害有哪些

充当公路杀手 危及航班安全 制造海航惨祸 破坏电力设施

4. 什么因素造成现代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5. 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什么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6. 对于气候变化,作为个体应如何应对

7. 为什么有些古代的大河,如今会消失

一是自然的原因,比如气候和地壳板块的变化,还有就是一些认为的原因,或许会因为那些河流总是发水或者其他的原因必须改道或者截流。

8. 何谓“魔鬼城”,他是如何形成的

魔鬼城位于我国新疆乌禾尔地区的一个旷野上。这个地区的旷野上耸立着一座座大小相间、错落有致的古老的城堡。每当一有大风刮来的时侯,这城堡内就会响起无数凄惨的声音,如同哭鬼狼嚎一般,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因此而得名的。

形成原因:乌禾尔这个地区正处大风口处,这里大风长年不断地刮过来,使得这里的岩石受到强烈的风蚀作用,那些平台形状的高地经过大风不断地剥蚀,就渐渐地形成了沟谷和洼地,而另外一些孤岛形状的小山则变成了石墩或石柱之类的形状,于是这个本来空旷的原野上就形成了“城堡”、“蘑菇”、“柱子”等千奇百怪的地貌,这种地貌人们又称它为典型的雅丹地貌。

9. 什么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都包括那些物质

10. 你知道什么是日晕吗?他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11. 你知道“震雹塔”在何处吗?

12. 你知道中央气象台成立多少年了吗

13. 什么是短期气候预测?都有哪些方法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一年以内的月或季气候预测,称为短期气候预测。

14. 请列举出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6个)

秋冬春特大干旱突破西南地区气象历史记录;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雪灾;14次强降雨轮番袭击,南方汛情严重;东北、华北冬春持续低温40年来罕见;10月海南出现1961年以来同期罕见强降水;云贵川等地汛期频发泥石流、滑坡灾害;东北初夏炎热,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3月江南出现历史罕见早汛;强沙尘暴横扫我国21省(区、市)。

15. 请列举出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6个)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频频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2010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纪录。

16.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一样吗?请说出分别

17. 何谓干冷气流

18.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理论基础是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所谓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是不同的,而且发射频率和接受频率之间的差值和波源运动的速度有关,由多普勒效应而引起的频率变化,叫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频率,在雷达系统中,这一多普勒频移表现为相继脉冲的相位变化。多普勒天气雷达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多普勒效应,可以得到大气运动的速度场,探测灵敏度和探测能力显著增强。

19. 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员是谁

章淹

20. 雷电云是如何形成的

21. 何谓气象风景?他与那些气象因素有关

22. 空气温度为何会发生变化

23. 在我国表示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那么摄氏多少度和多少摄氏度,哪一个表述正确

24. 天气预报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电视上的

25. 什么是极端天气?近年来在我国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有哪些

26. 气候与人的长相有关吗?请列举一、二例

27. 发报机在早前气象上,起到什么作用

28. 你能说出暖冬的利与弊吗

29. 冰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0. IPCC指的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3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内含是什么?

32. 穿得多、戴的多,就可以防冻疮了吗?

33. 喝酒可以防寒吗?

34. 穿三件衣服暖和,还是穿三件衣服厚的一件衣服暖和?为什么?

35. 何谓城市热岛效应?

36. 火焰山是如何形成的?

37. 你能说出火焰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吗?

38. 人置身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下,不仅感到心旷神怡,有益健康,还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

作用。你能列举出三种气象疗养条件吗?

39. 目前的气象卫星有哪几类?

40. 在天气预报中,预报风力时我们常听到风力3到4级,阵风5级。你知道这里的阵风表示的一种什么

样的风吗?

41. 你知道零星小雨表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降水吗?

42. 雷电是夏季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不同地区雷电的数量也是不同的。为了了解雷电活动规律,气象

工作者常用雷电日表示雷电发生的次数。哪么雷电日是如何计数的呢?

43. 气象风景的特征是什么?

44. 农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你知道山东半岛的苹果为什么好吃吗?

山东半岛适宜的气候特征,夏季温热湿润、日照充足、土壤肥沃以及丘陵的地貌特别适合果树的生长山东半岛所产的红富士苹果个大、脆甜、口感好 这是山东半岛苹果倍受青睐的原因!

45. 什么是数值预报?

46. 蒸发除受气温影响外,还受那些气象因素的影响。

47. 何谓“巴厘岛路线图”?他的标志是什么?

48. 气象上,道路结冰的定义是什么?

49.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是一回事吗?

50. 积雪深度与那些气象要素有关?

51. 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首推气象要素是什么?

52. 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与那些气象要素有关?

53. 体感温度指的是什么?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主要考虑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对百叶箱所测气温的修正,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反之为降温的作用。

54. 热天中暑是疾病吗?产生中暑与那些气象条件有关?如何应对?

55. 什么是城市气候?它有什么特点?

56. 气象预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5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通常使用的催化剂有那几种?举例

58. 201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主体的背景是什么?(加分题。选自2011年增刊)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灾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能力建设,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关注气候就是关注我们的生活。

59. 什么是气候系统?(选自2011年增刊)

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它有5个主要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面和生物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气候系统的演变进程受到其自身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也受到外部驱动力(如火山喷发、太阳变化)以及由人类引起的驱动(如对大气的组成及土地利用的改变)的影响。

60.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应该是:(举出3个例子)(选自2011年增刊)

居室温度保持在20~25℃;穿衣保持最佳舒适感时,则皮肤的平均温度为33℃;饭菜的温度为46~58℃;饮水时的温度为44~59℃;泡茶的温度为70~80℃;洗澡水的温度为34~39℃;洗脚水的温度为50~60℃;冷水浴的温度为19~21℃;日光浴的温度为15~30℃。

61. 如何适应、应对气候变化?(选自2011年增刊)

62. 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是指离地面几米高的百叶箱测得的大气温度?

63. 空中云水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总量,是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水。

64. 风力达多少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

12级和12级以上

65. 天气现象“霾”的直径小于2.5微米细颗粒物,主要成因、成分有哪些?列举出3个。

成因:由一次污染物 受到相关环境影响,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气溶胶细粒子。

成分:碳氢,一氧化氮和氢氧化物

66. 霾的吸入会引起哪些疾病?列举出3个。

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67.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最大诱因是什么?列举出2个。

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强降雨也是原因之一。

不合理开挖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石

滥伐乱垦

次生灾害

68. 如何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列举出3个。

69. 俄罗斯森林大火主要成因是什么气象要素引起的?

反气旋引起的高温,它将来自地中海和中亚地区的高热气流集中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在高温肆虐的同时,受灾地区上空能吸收紫外线的大气层分层——热层突然变得稀薄,导致紫外线过量。

70. 世界气象组织总部设在哪个国家?英文缩写是什么?它的前身叫什么?

总部设在日内瓦。英文简称WMO。国际气象组织

71. 《田家五行》是一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气象谚语集?举例说出3条谚语。作出一条解释。

72.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是从哪年哪月那日正式实行?

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73. 你能简述说明“雷击村”造成雷电灾害的原因吗?

74. 如遭遇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最佳逃生方向是往山坡哪个方向跑?

75. 新疆出现“闹海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效应引起的?简单说明一下。

冬季大风经过峡谷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容易形成“闹海风”。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稳定的积雪造就的下垫面以及独特的地形共同作用,才是“闹海风”形成的“温床”。

76. 影响我国东部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原地有哪些?

77. 低碳生活的含义是什么?

78. 在日常生活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量?

79.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茶期的那些气象要素呈反相关?与那些气象要素呈正相关?

80. 中国何时参加世界气象组织?

81. 在气象学中,对飑是如何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