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台天气近一周如何

2.烟台的天气

3.我看天气预报近几日有小雨中雨.雪等,能否缓解或解除干旱,我是河南上蔡的

4.户外登山之龙口莱山徒步穿越

5.龙口市气象概况 要详细的数据 包括最热月最冷月气温 湿度 降雨量 风向等

龙口天气预报龙口_龙口天气30天预报

1、河南济源市属于哪个市2、济源在哪个省哪个市3、河南济源属于哪个市河南济源市属于哪个市

河南济源市属于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不属于其他市管辖。

济源市,驻地沁园街道。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累年年平均温度14.5℃,累年年平均降雨量567.9mm,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8%。

扩展资料

济源市区划数据

截至2017年9月,济源市共有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484个村委会。济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沁园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北海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天坛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玉泉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克井镇村委会、五龙口镇 村委会、梨林镇村委会。

轵城镇村委会、承留镇 村委会、坡头镇 村委会、大峪镇村委会、邵原镇 村委会、思礼镇 村委会、王屋镇村委会、下冶镇村委会。

百度百科—济源(河南省直辖县级市

济源市人民—气候环境

济源在哪个省哪个市

济源市属于河南省,是省直辖市,直隶属于河南省,不属于哪个市。

济源市历史悠久,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

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至1949年。

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成立;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成立;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更名为济源县民主;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

1949年8月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0年,属新乡地区。15年5月,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17年5月,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

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

19年经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扩展资料: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_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

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济源旅游发展融合愚公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黄河文化、卢仝茶文化、荆浩画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荣获“中国旅游品牌榜最具人气旅游城市”称号。

济源市人民—历史沿革

河南济源属于哪个市

河南济源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由河南省直辖,不属于任何市。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太行八陉”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济源历史沿革

济源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保存多处旧石器、新石器、仰韶、龙山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遗存。

夏朝,曾作为都城称“原”。少康中兴,十八年迁都于原(现济源火车站一带,其子帝抒居原,曾在此实施对夏王朝的统治。

西周、东周,属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芮侯(现瑞村、毛公(现邵原毛田、邵公(现邵原均曾食邑于此。

春秋战国,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古轵国一度成为韩都。

秦代,置轵县。

三国,分属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西晋,分属轵县、沁水县,属河内郡。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济源名称设县。

元,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元太宗六年(1235年,济源县升为原州,七年,州废,复为县。

明清,境内数县并入济源县,改属怀庆府。

1913年,改属豫北道。

1914年,改属河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烟台天气近一周如何

北京 天气预报

10月06日(周四)休

小雨转小到中雨

14~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山东>烟台>龙口天气预报

10月06日(周四)

晴转多云

16~21℃

东北风 4-5级

烟台的天气

kuku123为您提供近2400多个城区未来五天的天气预报!(无法定制天气预报(本地城市)的用户,请点击此处进入帮助页面)

定制默认城市: 选择省份 港澳台 直辖市 A 安徽 F 福建 G 甘肃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H 海南 H 河北 H 河南 H 黑龙江 H 湖北 H 湖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东 S 山西 S 陕西 S 四川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城市:选择城市H 菏泽J 济南L 临沂L 聊城Q 青岛R 日照T 泰安W 潍坊W 威海Y 烟台Z 淄博Z 枣庄B 滨州D 东营D 德州J 济宁L 莱芜 区县:选择区县Y 烟台C 长岛F 福山H 海阳L 莱州L 龙口L 莱阳M 牟平P 蓬莱Q 栖霞Z 招远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烟台天气预报 (气象局2010-03-25 11:00发布)酷酷123首页 3月25日(今天)阴转多云5℃~0℃西北风4-5级3月26日(明天)晴转多云9℃~0℃西南风4-5级3月27日(后天)晴转多云7℃~1℃西南风4-5级

我看天气预报近几日有小雨中雨.雪等,能否缓解或解除干旱,我是河南上蔡的

本人烟台人,深感最近气候较往年更为异常,此问题不是很好估计,最近很热,短袖没问题,没特殊情况,去年9月底寒风瑟瑟,10月基本长袖,本人从小时后在烟台没穿过羽绒服……一般羊毛衫+单衣,去年冬季却有超乎我预料的大雪,天气十分寒冷……所以不得不整上羽绒服

户外登山之龙口莱山徒步穿越

如果说小到中雨(雪)的话那肯定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下一次半次的话那是绝对不会完全缓解旱情的,更不用说解除旱情了,而且还不知道是否会下,天气说变就变,我们山东下了一次小雨,还是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不过冷空气强的话一般会有雨雪的,但是有时是大风(我们龙口经常刮大风不怎么下雨)!~气温如果大于三度最好还是人工降雨或人工增雨最好!~

龙口市气象概况 要详细的数据 包括最热月最冷月气温 湿度 降雨量 风向等

昨天早上六点多,我们一行40人踏上了龙口莱山的穿越之旅。

领队提前几天就通知,莱山昨天会有大风降温,反复强调了需要带的装备,以应对天气变化,心里也是有些忐忑,前两天高温一直20度左右,昨天预报高温只有12度,山上的话,温度还会低一到二度,莱山是第一次去,不知山上是什么情况。

因走的比较早,天还是有些暗,城市里路灯依然明亮的为早起的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我们纷纷在车上迷瞪着,养精蓄锐。

不知什么时间,虽然闭着眼,却也感到一阵光线透过眼皮强烈的刺激着眼睛,睁眼一看,原来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车外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如一块通透的无边无际的宝石。

太阳无比灿烂温暖的光芒将整个大巴车内点燃了,明亮耀眼,人们纷纷醒来幸福的惊呼着,只看如此美好的太阳,温度应该也不会有预报的低迷。

大约九点半,我们到达了莱山脚下的小山村,需徒步穿过村庄到达山脚下开始登山。我们行走在村边的小土路上。蓝蓝的天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阳光明媚,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一丝风都没有,枝不摇叶不动,真庆幸天气预报的不够准确。

据说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当年东巡时来过莱山,所以我们的脚步很可能踏在了他们当年乘坐的辇轮留下的痕迹上,真让人心潮澎湃。

路两旁是大片的果园,大多是苹果树,苹果应是摘完成了,只是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漏网的遍体通红的果子悬挂枝头,一定是极甜的,令人垂涎欲滴。

矮墩墩的苹果树中偶尔会有一两棵柿子树如鹤立鸡群般高傲的挺立着,每根枝条上都有数枚橙红色的柿子如服装般在尽情的展示自己,柿子树上剩余的少许叶片也已是红彤彤的分外艳丽,不仔细看,都分不清树上哪是柿子哪是叶子,只是一片一片的艳着。

到达山脚下,抬头仰望,山峰连绵不断,触目可及,从山脚到山顶大多是一块块的巨石堆砌而成,植被不多,是一种厚重的苍翠色,应该是松树吧。

稍事休整,便沿着前人踩出的不是道路的道路开始爬山,坡度不是很缓和也不是很陡峭,一会儿便又听到自己的呼吸粗重的跟拉风箱似的,腿肚子也酸胀的难受,双腿灌了铅的感觉体会的是淋漓尽致。

多么熟悉,爬十次山,可能七八次会有这样的感受,但也知道,大约半小时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一切趋于正常,好像体力越来越好。

莱山不是很高,当体力缓和过来的时候,已接近了第一个山顶,看着组成山顶的那一块块突兀的巨石,大多都有三两米高,这还不算大的。

怎么上呢,领队已经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了顶上,给我们打气加油,并告知我们爬的时候脚要踩到哪个位置比较好爬。这次爬山新人不多,对于大多都爬过多次山的我们来说,什么都不用多想,有困难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我们这真叫爬山,手脚并用,老远一看,都跟壁虎似的贴在石壁上,石头虽大,表面很粗糙,并不光滑,多少有些小坑小窝的,便是我们踩住用力的地方了。

间或石缝里生长出一棵小小的灌木,那便是老天也在搭把手了,手抓住灌木脚下一用力,这块石头便被抛在脑后了,有时实在无处下脚了,领队和那些男队友便拽住手腕,一下也就上去了。

第一个山顶是最矮的,很轻松都爬了上去,到了山顶上,才感觉到风原来这么大了,在山腰时还没有风,是起风了还是风原本就在山顶上。

领队带领我们顺着山脊的东边走,竟然又恢复到了基本无风的状态,整个队伍沐浴在阳光中,温暖异常,但一来到山脊的西侧,便又是狂风大作,好在石头够大,如果是碎石的话,一定会上演一场飞沙走石了,大自然是多么奇妙。

我们贴着山脊东侧向第二个山头前进,山上树很少,只是在石缝中偶尔生长着几棵小松树,虽苍翠,却是稀稀拉拉的,地上草也不算多,应是与山的结构有关。

山体都是整块裸露的巨石,泥土无法附着,那些植物只能生长在石缝中残存的一点土壤里,这山上看似不起眼的一草一木,是多么坚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历经大自然风霜雨雪的洗礼,却顽强的存活了下来。

从山脊向远处望去,却发现山腰的暗青色中偶尔会有一小簇一小簇的红,艳的耀眼,与整个山的色调非常不一致,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我很想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说红叶,感觉也不是,红叶早已败落了,而且颜色比红叶更红更鲜艳,因距离远,总是望而不得。

又顺着山脊走了一程,忽然发现旁边的石缝中生长着一棵红色的植物,有点像山杜鹃,背阴里的叶片是青色的,阳光中的叶片有些却是血红的,鲜嫩娇艳,阳光如血滴般在叶片上亮闪闪的滚动着,我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语:啼血杜鹃。

我知道了,山腰上的红艳原来是杜鹃,只知道春天时美丽摇曳的杜鹃花将万山红遍,却不知秋末冬初的杜鹃叶片却也是如此的惊艳。

第二个山头比第一个要高一些陡一些,有些巨石实在让人无处下脚,手也无处着力,一个不小心,虽不至于跌落悬崖,但也一定会鼻青脸肿,无人能识。

男队友身形高大灵活的多,看他们没怎么费力就已经上去了,我们这些女队友只能是,上边有拽手腕的,下边有撮着的,勉强上去了几个,剩下的根据领队的指挥,绕过了几块巨石,爬了一个稍微缓和距离稍远的地方。

那也是手脚并用,手边有树就把树,有草就拽草,脚下还要注意不要踩到活动了的小石块,避免伤到下边的队友,爬不动了拽住树干稍喘口气,再继续。

好容易爬到了山顶,向下一看,刚才爬上来的地方直上直下的竟然感觉有十几米高,眼睛都有些晕了,爬山只能向前看,不能向后看,容易肝颤。

第二个山顶上,风感觉更大了,行走起来更吃力了,低头弯腰,避过风的锋芒,别被刮跑了,边走还要边按着帽檐,一松手就刮飞了,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哪里寻找。

大风中我还偷眼打量了一下四周,四周或远或近皆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跟这座山一样,光秃秃的,巨石遍布,就是一个巨大的巨石山阵。

领队又带领我们找到了无风的山脊东侧,一侧风起云涌,一侧风平浪静,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有趣的很。此时已经快十二点了,队友们的询问声已是此起彼伏,还不开饭啊。

爬到山顶午餐已经成了爬山时不可或缺的一种享受,不在食物是什么,而是一种精神上无比的愉悦,爬山途中的累也因为有这顿美味的指引而轻松了不少。

我们寻找到一处非常不错的地方,山脊上有许多巨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屏障的东侧有一块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无风,阳光充足,我们便就地午餐。

有煮火锅的,有煮方便面的,居然有的队友还带着馄饨馅馄饨皮,几个巧手一块在山上包起了馄饨,领队带着炉具,开始煮水。我们的简易午餐还没吃完的时候,领队那里已有几锅馄饨热腾腾的出锅了,招呼队友们吃馄饨。

朋友也去盛了满满一小碗过来,我们一块分享了这热热乎乎的美味,汤里还有鸡蛋皮虾皮紫菜芫荽末,真讲究,馄饨味道还真不错,比自己做的好吃多了,更何况是在这大气磅礴的大美之地,味道更是上升了数个档次。

吃过午餐,都找了块合适的石头靠着小憩,石头被冬日暖阳晒的热乎乎的,被石头一烙,通体舒服。蓝天之上,一团团絮状的白云在慢悠悠的移动着,很近,好像比山峰还低,感觉一探手,就能抓过一块来,天空离我们好像真的只有三尺三。

下午一点多,又开始前进,这第三个山头便是莱山的最高峰了,最高峰不远不近的就在我们前方,有一面鲜艳的红旗正在峰顶迎风招展。

吃过饭休息了一下,反倒感觉更累了,一攀登,便觉刚刚积攒的浑身的力气一下被抽走了,怪不得每次领队一定让我们达到峰顶才开始午餐,餐罢直接下山,原来是有道理的,打铁要趁热,一凉就打不动了。

就在一家人纷纷抱怨怎么这么累呢的时候,忽然发现峰顶的红旗下出现了一支队伍,我们的力气瞬间便回来了,赶紧抢占制高点,其实,峰顶已经近在眼前了,不用领队招呼,我们大踏步向前走去。

通往峰顶的山脊已没有开始的陡峭,而且踩在地上是厚厚一层松软的泥土,植被也明显多了起来,经过了一小片芦苇地,毛茸茸白花花的芦苇在风中起伏着,如一片银色的波浪,看的心都在跟着摇曳,纷纷拍照留念。

红旗越来越近了,都看的清红旗下的人们正在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红旗招展的时候能看到红旗上是有字的,这一刻,我想起了《攀登者》上最先到达峰顶的人们将鲜艳的五星红旗骄傲的插在珠穆朗玛峰上的情景。

这莱山主峰的红旗是谁插上去的呢,红旗上会是什么震撼人心的语言呢,我的眼睛是标准的1.5,就在红旗倏然展开的瞬间,我清楚的看到了八个白色大字:森林防火,有责。

到了峰顶以后,原来是青岛的一支队伍先我们到达,互相热情的招呼过后,青岛的队伍便将主峰留给了我们,红旗下的一块巨石上刻着:莱山主峰,六一九米。队友们在红旗下合影留念,皆激动万分。

从峰顶,便是下山了,但峰顶一侧还有一个独立的小山头,一块块的巨石几十米高,而且几乎是直上直下,目测,手把脚踩的地方都没有,领队说,谁想挑战,可以再去攀爬这个山头。

一家人看着这如刀劈斧砍般的巨石山头,脸都绿了,很自觉的循着下山的路稳步前行。我走在队伍的前边,刚绕到巨石山头的另一侧,猛听得头顶上传来气势饱满的猿啸之音。

俱抬头仰望,但见巨石山头的半山腰有一个黑衣男子,正攀着近乎九十度的石壁,灵活的向下攀爬,偶尔停下长啸几声,我们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还真有挑战的啊,虽然还看不清模样,但我猜测很可能是朋友的爱人,种种迹象表明他有这样的实力,等了一段时间,挑战完毕,归队,果然是朋友的爱人,一家人眼中的佩服仰慕化作了无数小星星冲着朋友的爱人铺天盖地而去。

下山的路虽然大多是土路,但比较陡,浮土里还混合着不少小石子,一不小心就会滑到,登山杖便发挥了作用了,登山杖扎在泥土里,手用力把住,能帮助卸掉身体的不少力量,路旁的灌木杂草也时时支撑着我们。

就这样,腿肚子瑟瑟发着抖,深一脚浅一脚,走一步下三步,一个多小时终于下到了山底,再仰望我们翻过的那三个几乎高耸入云的山头,巨大的不真实感袭来,那真是留下我们无数脚印跟汗水的地方吗,我有些不相信。

不到四点,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又一次愉快的登山之旅完美结束。

龙口市气象局成立于1956年11月,1988年1月1日改为国家基准气候站,昼夜守班,基础业务有地面观测、预报、农气以及即将开始的酸雨观测。全局现有正式职工12人,大学本科4人,大专一人,另有7人在函授大专或大本。近几年,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争创“一流台站、一流装备、一流工作、一流台站”为主题,切实落实“科技兴气象战略”,先后建成了PCVSAT单收站、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系统、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接受系统、可视化会商系统以及市县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2001年到2004年连续四年获烟台市气象系统先进单位,2003年和2004年被省局授予“科技服务五星级”单位。

龙口市最热月平均气温25.6℃(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2℃(1月),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降水量585.4mm,年平均风速3.7m/s,年主导风向NW(西北)。

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CLIMATE 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