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夏天吐鲁番温度比海南高

2.海南春节天气温度是几度冷吗

3.写海南的作文

4.黄河变化的原因!!!急!急!急!

5.台风导致琼州海峡航线停航海南台风最新动向

海口气温降水图_海口天气降雨量

台风海马 - 台风简介

2004年第21号热带风暴“海马。“海马”于6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阳江到徐闻沿海登陆,广东省防总将防风应急响应从Ⅳ级提至Ⅲ级,热带风暴“海马”的步伐比预期有所放缓。广东省气象台预计,“海马”在6月23日上午在阳江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8—9级据了解,昨晚10时,“海马”中心位于吴川市东南方大约20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预计,“海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上午在阳江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8—9级。受“海马”影响,22日白天,广东省一些地方出现了狂风暴雨,广东珠三角和粤东沿海有31个站点录得50毫米以上暴雨降水,并出现6—8级阵风。预计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等地23日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粤东沿海及云浮和肇庆有暴雨。

台风海马 - 抗战过程

“海马”风暴来袭 茂名可能再受重创

台风海马路径图

2011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预计22日晚至23日凌晨在粤西沿海地区登陆。广东省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密切跟踪热带低压发展动态,认真做好各项防御工作。6月21日,副、省防总总指挥刘昆率省防汛检查组到茂名检查防御工作。当晚,在茂名市三防指挥调度中心设第二主会场出席全省防御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会商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吴仰和,茂名市委副书记、梁毅民,李观来和茂名军分区司令员周慎坤在茂名第二主会场参加了会商会。

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预计是2011年登陆粤西第一个风暴。6月21日下午17时, “海马”(Haima,名字来源于中国)的中心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南方大约43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15.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3百帕。预计,“海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趋向广东中西部沿海,并将于22日晚到23日凌晨在广东省粤西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前强度还将有所加强。“海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其登陆前后粤西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到大暴雨。二是有可能受到菲律宾以东气旋的影响,产生双台风效应,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三是气旋行进路径非常不利。热带风暴登陆后有可能深入粤西山区,再次重创2010年因“凡亚比”强降雨严重受灾的粤西地区。目前,广东正处于强降雨频发时期,土壤含水量饱和,水库蓄水增加,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广东省副、省防总总指挥刘昆、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吴仰和,茂名市委副书记、梁毅民,李观来和茂名军分区司令员周慎坤在茂名第二主会场收听收看了全省防御第4号热带风暴工作情况介绍。

刘昆在会上要求,一要严阵以待,认真做好灾害防御组织工作。各地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切实按照防风“四个百分之百”的工作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层层部署防御措施,全面做好准备工作。二要部门联动,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加强已回港避风船只的安全管理,防止船只严重碰撞发生事故,全面组织并督促渔船、渔排上的作业人员上岸避风,并做好危房五保户、低洼地简易工棚等危险地带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加大对电力通讯、交通道路、排水管网和排涝泵站等基础设施的检查维修工作,做好临时建筑物、建筑设备、脚手架、广告牌和园林树木的加固防护工作,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对学校、车站、码头、工地、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落实防洪防涝措施;重视城镇防洪排涝工作,全力做好在建工程、地下车库、地下配电站、地下商场等设施和低洼地区的各项防范工作,避免因区内淹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加强对尾矿坝监管和排查,落实防汛责任和预案,做到有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抢护,确保防洪安全。另外,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发现的隐患,要果断取措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三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尤其要加强水库电站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按照省防总关于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到位、预报到位、预警到位、转移到位”的工作要求部署和开展防御工作,要求各项防御措施做细、做实、做足、做到位,强化危险点和危险区域的巡查监视,强化危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力争夺取防御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防御工作的全面胜利。

会上,李观来代表茂名市向广东省防总汇报了茂名防御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的工作情况。粤西网讯,他在报告中说,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梁毅民于21日上午对做好防御第4号热带风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市各级党委要立即行动起来,落实各种防御措施,做好防风防暴雨灾害各项准备工作。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密切监视,及早会商、及早部署,严阵以待,全面做好防范工作,努力把第4号热带风暴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市三防指挥部对防御热带风暴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21日17时,茂名市三防指挥部已启动III级防风应急响应。要求各级三防部门加强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热带风暴的发展态势,全市3450艘渔船全部不出港,船上及渔排上的8225人已于21日18时前全部上岸避风。针对本次热带风暴将带来暴雨,使茂名可能出现山洪和地质灾害、造成城镇内涝及影响水库工程安全度汛等严峻形势,茂名市对受影响地区已按照茂名市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责任到位、预案到位、预报到位、预警到位、转移到位”的要求,落实相关防御措施,并加强了对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巡查,对受影响地区防御城乡内涝和水库度汛安全做了针对性部署。

“海马”步步逼近 防风Ⅲ级应急响应启动

21日下午,湛江市召开会商会议,分析研判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的走势及可能给我市带来的影响。伍杰忠以及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粤西网从会上获悉,湛江市已于昨天18时起,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海上人员回港避风

会议传达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小华,市委副书记、阮日生关于防风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强化责任,靠前指挥,抓紧行动做好各项防御准备,抓好水库堤围的安全保障以及渔船和海上作业人员回港避风工作。

“海马”将带来强降雨

会议指出,2011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对我市将有严重影响,可能带来强降雨,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防御工作的首位,对海上养殖渔排、进港避风船只、港口危险地带、低洼易涝区域、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进行拉网式全面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一船。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人员物资到位、责任到位,突出抓好水库和江海堤围安全,严防死守。

密切监视及时预警

此外,市气象局要密切监视“海马”的发展动向,尽最大可能对其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影响范围等作出准确预报,海洋监测站要密切监视风暴潮、海浪的发展动态,发布预警。水文部门要加强水情监测,根据降雨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等对河道、大中型水库来水情况及时分析和实时预报,为防洪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避风避险。

21日,记者从湛江市三防指挥部获悉,2011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预计在22日夜间到23日上午在台山到徐闻沿海一带登陆,将给我市带来一次暴雨到大暴雨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将达到150毫米,局部地区降雨量将超过200毫米。

据了解,2011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中心位于北纬19点3度,东经116点4度,也就是在湛江市东南偏东方向约66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达到18米每秒的风速,6级大风范围半径250公里。预计热带风暴未来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逐渐靠近广东省中西部海面,强度逐渐加强。湛江气象台21日14时42分发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受“海马”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21日20时到22日20时,南海北部海面将有7-8级大风,南海中部偏东海域和南海南部海面、广东沿海、福建南部沿海、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南部将有6-7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可达8级;广东南部、海南中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湛江市大中型水库均处汛限水位以下。据了解,今年来,湛江市平均降雨量224.7mm,降雨主要集中在九洲江流域和雷州半岛北部,雷州、徐闻降雨较少,与最旱的2005年同期平均降雨量2.6mm相比,降雨减少约24%。截至昨日14时,湛江地区江河基本处于中低水位运行,主要江河(九洲江、南渡河、鉴江)槽蓄水量较充足。全市25宗大中型水库除5宗水库(长青岭背下、仙人域、北松、江头、溪南)正实施加固工程还未蓄水外,其余20宗当前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处于防汛安全状态。其中,鹤地水库离汛限水位(39.30m)还差3.16m。

台风“海马”侵袭海南 消防部门严阵以待

海口6月23日消息(记者朱永 通讯员钟坚)据了解,受台风“海马”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23日08时到24日08时,海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鉴于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做好防风防汛救灾工作,海南消防总队全警动员,严格落实执勤备战要求,全力防范“海马”。此次台风带来的暴雨天气,对全省消防部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全省各级消防部队提高认识,迅速动员,严格落实执勤备战要求,加强消防车辆、随车器材,特别是抢险救援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同时,各级消防严阵以待,随时听从当地党委和公安机关的调动参与台风的各项抢险救援工作。海南总队还下发通知,要求基层消防部队在参加应急救援时,官兵要佩戴相应的抢险救援个人防护装备,备足有效的救生器材,水情不明时,严禁盲目涉渡、擅自行动、危险作业,尤其是在居民区救援时要防止人员触电及坠落下水井等。同时,各地还加强部队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对营区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营房设施可能受到台风灾害影响的,及时将人员和车辆装备撤离至安全地带。

台风海马 - 造成影响

2011年第4号台风“海马”将至,将结束广州近日来的高温天气,为广州降暑。同时,受台风影响,广州将有一次大雨和局部暴雨降水过程。2011年6月21日晚,市副秘书长向恩明受苏泽群委托主持召开了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会商会,部署防御台风“海马”的措施。6月21日10时39分起,广州市台风白色预警信号生效,市三防总指挥部同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介绍,“海马”是今年影响广州市的第一个热带风暴,预计于22日夜间在台山到徐闻之间沿海地区登陆,22日至24日,广州市中北部将有一次大雨,局部暴雨降水过程,南部有暴雨降水过程。

受“海马”的影响,预计粤西沿海地区将出现30~100厘米的风暴增水,登陆时如果正值次高潮时段,最高潮位将不超警戒潮位;如果出现最高天文潮与最大增水叠加的最不利情况,部分潮位站可能出现接近警戒潮位的潮位。

据专家分析,尽管“海马”风力不是很强,但是有三个显著特点,其破坏力不可忽视:一是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热带风暴“海马”从东到西对广东省沿海海域都造成影响,登陆前后粤西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到大暴雨。二是有可能受到目前菲律宾以东的扰流气旋影响,产生双台风效应。三是“海马”移动路径对防御山洪灾害非常不利。“海马”登陆后有可能深入粤西山区,再次重创去年因“凡亚比”强降雨严重受灾的粤西地区。

为切实做好“海马”的防御工作,省防总于6月21日12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台风带降雨解除高温预警

据了解,6月22日晚10时,“海马”中心位于吴川市东南方大约20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预计,“海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上午在阳江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8—9级。 受“海马”影响,22日白天,广东省一些地方出现了狂风暴雨,广东珠三角和粤东沿海有31个站点录得50毫米以上暴雨降水,并出现6—8级阵风。预计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等地23日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粤东沿海及云浮和肇庆有暴雨。 受降水影响,广东省大面积高温得到缓解,高温预警均已解除。

5市3万多渔船进港避风

截至22日9时,珠江口以西沿海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湛江6市的3万多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鱼排上人员也已全部上岸避风。

为什么夏天吐鲁番温度比海南高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四: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海南春节天气温度是几度冷吗

吐鲁番夏季气温高的原因

1、地处大陆内部,陆地受热快,升温快

2、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3、海拔低,气温高,这里是中国大陆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

4、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海南纬度虽低但夏季气温比吐鲁番低的原因

1、地处沿海,海洋升温慢,因此海边凉爽

2、降水较多,云雨天气多,减少了太阳辐射

写海南的作文

导语:春节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些朋友对海南的春节天气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海南春节期间气温多少度?海南春节天气温度是几度冷吗?一起来看看。

海南春节期间气温多少度

海南春节期间气温16-26度,海南的冬天十分温暖,白天平均27℃,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夜间平均21℃,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海南岛东南部地区较之北部纬度较低(纬度低,温度高)。冬季时,有中部山脉群阻挡冷空气,所以冬季不会太冷;夏季时,南风与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份,加上该地区是迎风坡,对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形成阻挡抬升而降温,降雨较多。

又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夏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还有就是该地区也处于东部沿海,海水起到气温的调节作用,使得东南地区的常年温差较小。

海南各市县春节特色习俗

海口

大年初一吃斋菜

每逢大年初一,吃“斋”也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初一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如今,这种习俗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不少人看来,初一吃斋,调整了过年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身体健康。

文昌

拜年时客人自带鞭炮

白糖拌饭曾是很多文昌人新年的第一顿饭,意味着甜甜蜜蜜。海南四大名菜的文昌鸡绝对是文昌人春节的主角。从除夕到元宵节,文昌人的餐桌上少不了文昌鸡。

在文昌,去拜年的时候客人要自带鞭炮去、然后给主人家放。据了解,这不只是文昌的一个习俗,在儋州木棠镇等地方,也有这种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客人带着鞭炮去拜年,哪家的鞭炮放得多,哪家人气旺,是吉祥的意义。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太在意这些细节,只要客人过来做客,都会很欢迎。

做新娘酒

在琼海南部福田、上_、潭门等地,还流行一种“做新娘酒”的习惯。年内有女儿出嫁新婚,初二回娘家来拜年,得把叔伯兄弟各户拜遍。每户都摆上酒席,等着女儿女婿上门拜年。只怕是动一动筷子,吃一二口菜也行。家主还得给女儿女婿送红包。

临高

睡福、吃墨鱼

在临高,除夕晚上全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大人就叫小孩子穿上新衣服袜子睡觉,这叫“睡福”。睡时间越长就越幸福。到了上香时间,全家人醒来,儿女给父母、晚辈给长辈拜年,后者则给前者红包。

在拜年的酒桌上,经济宽裕的人家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墨鱼。临高话叫墨鱼为“hong”,发音有点像“通”。新年吃了“通”,一年到头做什么事都通,都顺利。因此在正月,临高的墨鱼很贵,也很好卖。

陵水

拿槟榔拜年

陵水人爱吃槟榔,槟榔在陵水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大年初一,到了该向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带上一大把槟榔才好“行动”。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最诚心诚意的祝福。

儋州

做腊肉迎客、初一不出门

春节期间,腊肠腊肉是客家人春节待客的必备菜。在儋州的客家人在年底的时候就做好腊肠腊肉。过年时,家里还会准备年糕,但不是每年都做。

正月初一吃素是部分家庭的选择。新年第一天,在儋州还保留着不出门的习惯,初二开年后才能出门。儋州是一个有很多民俗活动的地方,从除夕到元宵,洋浦、白马井一带会不定期地舞龙,一些地方还会有调声等,很热闹。

万宁

“分岁”看时辰

万宁人过年过很长,从十二月廿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年才算真正过完!在万宁有这样的民间谚语:廿三廿四人送灶,廿五廿六人室,廿七廿八人台猪,廿九三十人过年!初一初二人粑钱,初三初四人喊官,初五初六人做粑,初七初八人担棍赶。

中国民间除夕守岁至半夜,谓之分岁。谓新旧岁自此而分。在万宁,除夕夜有“分岁”的习俗。这是很有年味的事儿。除夕是年末最后一次敬请祖先吃年饭,初一零晨,是新的一年开始之时再请祖先用斋。这些仪式,实是一种方式特别的辞旧迎新,渗透着浓浓的年文化,万城百姓的年,就是这样过的。万城人“分岁”,有些人事先是请先生选时辰(时间)的,即哪个时间“分岁”最利吉。

三亚

除夕做年糕

说到过年,在海南许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但是三亚的红糖年糕则是众多年糕中的一绝。红糖年糕在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得到,家家户户到了除夕都会在门前架起锅蒸煮。现在生活好了,市场上也能买得到过去过年才能吃得到的红糖年糕,但是每逢过年大伙还是会亲手做一份感受年的气氛。

黄河变化的原因!!!急!急!急!

俗话说:“山是雄伟的,海是伟大的。”我见过山的雄伟,却从来没见过海的伟大。我利用了暑,终于和爸爸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海南岛。

到了海边,我看到地上有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贝壳。有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四边形的,还有的是六边形的,它们颜色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红中带粉的三角形贝壳。仔细看看,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啊!海水退潮了。他一会涌上沙滩,一会儿离开沙滩。海水就像变法戏一样,每退一次,沙摊上就会冲出许许多多的螃蟹。最大的有苹果那么大,最小的有黄豆那么小。我抓起一只最大的螃蟹,只见它的脚不停地摆动,两眼地盯着我,好像在说:“你要是在不放我下来,我今天就和你拼了!”

傍晚,彩霞让红了天空,把海水照得金光闪闪、闪闪发光。天空中飞来无数的海鸥,向西边飞去。眺望远处,有小帆缓缓飞行,渐渐地航向远方……

啊,这儿的风景如画,真是一个好地方,真让人流连忘返!

台风导致琼州海峡航线停航海南台风最新动向

一、近年来黄河水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对于近年来黄河流域水沙量减少的原因,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主要是流域降水量偏少,特别是中游多沙地区大雨、暴雨频次偏少及量级偏小造成的,而水利水保作用居于次要地位;另一种认为是水利水保措施发挥了主要作用。

笔者认为,近年来黄河水沙量减少的原因,在中、小雨的情况下水利水保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大雨、暴雨量的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黄河河口—龙门区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较70年代以前大雨次数减少了26.2%,暴雨次数减少了53.2%,而近十余年来大雨、暴雨次数减少得更多。黄河中游大部分属超渗产流地区,由于大雨、暴雨的减少,进入黄河的水量亦随之减少,同样是100毫米降雨量分为5天降下与1天降下其入黄水量将有很大差别,在这里降雨强度应起到很大作用。暴雨的减少,意味着洪峰流量的减少,其对黄土的冲蚀能力减少,沙量亦随之减少。

19~2007年潼关平均来沙量仅为4.16亿吨,最大输沙量为1998年的6.61亿吨,最小输沙量为2006年的2.47亿吨;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仅3440立方米每秒,最大为1998年的6500立方米每秒,最小为2004年的2140立方米每秒。而1996年来沙量达11.4亿吨,洪峰流量为7400立方米每秒,该年主要为黄甫川、窟野河等多沙粗沙地区普降暴雨,形成黄甫川黄甫站洪峰流量达5900立方米每秒,窟野河温家川站洪峰流量达9800立方米每秒,并形成干流龙门站洪峰流量达10600立方米每秒。而在1994年来沙量即达12.4亿吨,洪峰流量为7360立方米每秒。该年8月份河口—三门峡区间连降三次暴雨,雨区主要分布在无定河、延河、北洛河,龙门最大洪峰流量为111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两年与前述之11年枯水段仅相隔几年,其水利水保措施不会有很大改变,据此也可以说明主要是降雨强度与落区形成了该两年与19~2007年输沙量的巨大差别。

又从系列资料中可知,2002年是陕县(三门峡)自1919年建站近90年来年径流量仅次于1928年的特枯水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地区发生大暴雨仍可在该地区形成历史特大洪水和输沙量。2002年7月,河口—龙门间支流清涧河发生大暴雨,子长站24小时降雨量达274.4毫米,子长站流量达5500立方米每秒,是自1953年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洪峰;清涧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达2.39亿立方米和1.08亿吨,分别是水土保持治理后10~19年均值的1.7倍和3.4倍。

另外,1994年8月31日,北洛河也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吴旗站次暴雨量达214毫米,吴旗、刘家河、(氵状)头三站洪峰流量分别达7010立方米每秒、8030立方米每秒和6260立方米每秒,其中(氵状)头站洪峰流量系自1932年设站70余年来的最大值。

以上情况可以说明,黄河中游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水利水保措施对减水减沙起到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应是大雨、暴雨的发生几率及量级较前期明显减小,其中局部地区一旦发生大暴雨,则可能产生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和输沙量。

二、对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来沙量有关问题的思考

由于世界范围气候变暖,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内今后不同地区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作了研究和预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对黄河流域未来一个时期内的水沙变化趋势作出定性估计。由科技部、国家气象局、中科院等单位于2007年编制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提到,21世纪中国年降水量将可能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将可能达到11%~17%,但不同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差异较大,其中西北、东北和华南可能增加更多,而环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可能变干;未来20年中国夏季降水存在着由南涝北旱型向南旱北涝型转变的可能性。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黄河流域应属降水量增加地区。

但是,将此研究成果转化成水沙的定量值还有一定困难,鉴于此还是应以历史实测资料反映的水沙变化规律作为分析今后水沙变化的基本准则,但应考虑由于天气变暖降水量可能有所增大的因素。黄河流域水沙基本变化规律就是水沙量以丰、平、枯周期往复出现。根据这一规律,近十余年来水、来沙量的大幅度减少也应是历史周期中的一个阶段,笔者认为这个阶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历史上黄河流域1922~1932年连续枯水枯沙段过后,即出现1933年特大洪水,陕县最大洪峰流量达22000立方米每秒,输沙量达39.1亿吨,二者都是1919年设站90年以来的最大值。1969~15年6年连续枯水段以后,仅隔一年,17年河口—龙门区间7月、8月间发生三次大暴雨,其中第一场暴雨造成7月6日延河流域甘谷驿站洪峰流量为905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水,较1917年历史调查洪峰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高出2800立方米每秒;潼关站出现了年输沙量达22.4亿吨的大沙年。1942~1959年,陕县站实测输沙量均值即达17.5亿吨,其中1954年为26.6亿吨,1958年为29.9亿吨,1959年为29.2亿吨。像这些大沙年连续出现的情况,在流域规划及干流骨干水库水沙系列设计时应占有一定比重。

三门峡水库1960年运用前,1919~1960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在修编黄河流域规划中用现状条件下,由于水利水保措施减沙4亿吨,2010年减沙量5亿吨,2020年减沙量6亿吨,笔者认为对这一减沙量从历史角度看可能偏于乐观,其理由如下:

一是据前面分析,目前的连续特枯沙量系列是整个黄河水沙系列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此枯沙系列主要是中游大雨、暴雨频次与量级的减少所形成,水利水保的作用居次要地位。这种减少应是气候波动的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暴雨还会增加,导致沙量也会增大。前面提到由于气候变暖,未来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降水量可能增加,灾害性大水大沙年也有可能出现。

二是现状水利水保作用下,目前用减沙量为4亿吨,笔者认为这4亿吨主要是干支流大、中、小型水库所拦截。据黄河流域水库淤积调查组于1994年编制的《黄河流域水库泥沙淤积调查报告》,对全流域(不包括山东省)601座大、中、小型水库淤积量调查,截止到1989年水库淤积量为108.亿立方米,如按30年计,年均淤积量为3.63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大部分水库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说,这些水库至今已拦沙三四十年,不少水库已淤满或接近淤满。宁夏清水河长山头水库,总库容3.05亿立方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淤满,已完全失去防洪减淤作用,其上游的水库群目前也大部分淤满,正在除险加固加大排沙量。泾河上的巴家嘴水库,总库容为5.11亿立方米,已淤积泥沙4亿立方米以上,防洪库容已不足,目前正加开大型溢洪道以泄洪排沙,完工后,一般洪水泥沙将全部泄往下游,不再具备防洪减淤效能。凡此种种,目前黄河上大量水库都在除险加固,措施主要是加大泄洪排沙能力,如果发生大暴雨洪水,有的水库除本次洪水泥沙排出库外,可能还将原有已拦沙量冲出一部分,入黄沙量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水利水保措施拦截了部分沙量,但随着国家近些年各项建设的实施,人为水土流失有所加剧。据黄委水保局初步统计,全流域各项开发建设项目已达2万多个,扰动地表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弃土弃渣量达24亿吨,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5600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1.2亿吨。以上统计数据可能较粗略,但近年来矿山、铁路、公路、输汽管道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带来新的水土流失应是不争的事实。

三、几点认识

近年来黄河洪峰流量、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应是中游地区大雨、暴雨频度及量级减小造成的,水利水保措施对水沙的减小仅起次要作用。

目前的水沙量减小应是黄河水沙周期变化中的特枯阶段。从历史资料分析,往往一个枯水枯沙段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丰水、丰沙年或丰水丰沙系列,陕县水文站于1942~1959年曾出现连续18年平均实测输沙量达17.5亿吨的事实值得我们在选择水沙系列中予以关注。

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中应以流域内大、中、小型水库拦沙为主。由于很多水库已运用三四十年,有不少已淤满或接近淤满,已失去继续拦沙减淤作用;且由于大规模开发建设,人为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在流域规划中所定现状减沙4亿吨,2010年减沙5亿吨,2020年减沙6亿吨,可能偏于乐观,尚应近一步深入分析。

海南的小伙伴们,这几天你们出行的时候多加注意,毕竟台风要来了。如果有这几天去海南旅行的小伙伴,小编建议你们换一个时间段出行,下面是关于台风的相关信息。

台风导致琼州海峡航线停航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海南海事部门决定:琼州海峡航线于今天(7月2日中午12点起全线停航。

7月1日22点,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面平均风力达到6到7级,阵风8级,三沙市防风、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昨天到今天(7月2日,海南三沙多座岛礁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在永兴岛、赵述岛等岛礁,工作人员对渔民村、工地等场所进行防风检查,提前部署,确保防台工作万无一失。由于海上风浪太大,当地工作人员将所有回港避风的渔船统一起吊到岸上,并做好固定,防止渔船在台风期间受到损坏。

据三沙市气象台消息,7月1日晚上8点南海热带低压在南海北部海面生成。2日早上5点该低压中心位于北纬18°东经112.8°,也就是距离海南省万宁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7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预计该低压中心将以每小时10到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有可能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今年第4号台风。三沙市气象台提醒南海东北部海域以及海南岛近海海面、西沙、中沙、南沙海域的船只需迅速回港避风。

从海南海口新海港了解到,因热带低压影响船舶安全航行,海口秀英港、新海港琼州海峡航线从今天中午12点起全线停航,请司机、旅客掌握好自己的出发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海南台风最新动向

2日上午从海南省气象台了解到,南海热带低压已于7月1日20时在南海北部海面生成,2日5时其中心在距离万宁市东偏南方大约270公里的海面上。预计,该低压中心有可能于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今年第4号台风(热带风暴级,并将于2日夜间到3日凌晨在海南岛东部沿海登陆。

登陆海南岛之后将穿过海南岛,移入北部湾,趋向越南北部。受其影响,7月2日-3日,海南岛将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海南岛四周海面、北部湾海面和西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7-8级、阵风9-10级。

海南省气象局7月2日7时10分继续发布台风四级预警。受热带气旋影响,2日-3日,海南岛陆地和近海将出现强风雨天气过程。

陆地方面,2日-3日白天,海南岛南半部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北半部地区有大到暴雨。3日夜间,海南岛西南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其余地区小到中雨。

预计,2日8时-4日8时各地过程雨量:万宁、琼中、昌江、儋州、屯昌、白沙、东方、五指山、保亭、陵水、乐东和三亚等市县100-200毫米,局地200-250毫米;海口、文昌、琼海、定安、澄迈和临高等市县50-100毫米。

另外,2日-3日白天,海南岛陆地将有6-7级、阵风8级大风;其中热带气旋经过的附近区域风力达7-8级、阵风9级。

海洋方面,受热带气旋影响,2日-3日,海南岛四周海面、北部湾海面和西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7-8级、阵风9-10级。中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级。4日起各预报海区风力减弱为5-6级、阵风7级。

据统计,受这个热带低压影响,7月1日8时-2日6时,海南岛北部和东部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海口、万宁、琼海、三亚、文昌和定安6个市县共有15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为海口市灵山镇154.8毫米。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地区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海南省气象部门提醒,相关部门继续做好水库蓄水与安全、城市积涝和中小河流域洪水的防范以及防风工作。在南海东北部海域以及海南岛近海海面的船只需迅速回港避风。